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7的文章

[FB] 別浪費時間在檢討別人

【別浪費時間在檢討別人,那對你一點屁幫助都沒有】 最近很喜歡一些喜歡「講實話」的脫口秀演員(這是大家聽得懂的說法,但實際上Stand up Comedians不等於Talk show "actor")跟做激勵的創業家。尤其是脫口秀,用幽默的方式去闡述全新不同、質疑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的觀點,尤其讓我喜歡。他們對於現代社會的角色,很像一部Aamir Khan出演的電影:來自星星的傻瓜PK裡面的那個角色,用著外星人的角度問著讓人回答不出來的問題,繼讓人覺得好笑又發人省思。 例如我昨天看了Trevor Noah的其中一個特別節目,一個英格蘭的朋友對他說”Don’t be a pussy.”來激他喝酒,Trevor很疑惑覺得為什麼是用女性的性器官來代表「弱者」,認為女性的陰道比男人的陰莖強壯多了,陰莖只要不小心壓到就會壞掉,但陰道卻可以擠一個人出來還持續運作XD Trevor認為這句話應該改成” Don’t be a penis“ 才對(笑) 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大家可以自己去看那部電影,跟Trevor Noah、Bill Burr、Russell P eters、CK Louis的脫口秀。 又或是最近我很喜歡的一個創業家Gary Vaynerchuk,雖然態度讓人覺得有些傲慢,但卻字字力道精準。這些我最近很喜歡的這些人,都在做一件事,就是在「說實話」。 這又讓我聯想到川普的當選,其實我覺得是沒有意外的,也不應該意外。(雖然這聽起來像是馬後砲XD)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當這世界開始追求意識形態上的進步的時候,例如男女、LGBT、種族...等消除歧視等潮流時,年輕一代的人們認同的是自由、是平等、是進步,社群媒體開始崛起,開始只要有人「說錯話」就會被人肉、被網路霸凌、羞辱等等。因為我也是這個網路世代,而老一輩的人也開始跟進的時候,戰火就會在網路上開打。 這時代的氛圍之下,「政治正確」變成一件大家都會有的人格面具,為了在這個社群媒體的巨獸影響之下好好的、有尊嚴的生活,我們都會追求所謂的「政治正確」。我們把心裡的惡魔藏起來,不願意承認它們存在,所以我們向外去尋找那些惡魔,使我們墮落、使我們過得不好的惡魔。那些惡魔可能是政府、可能是社會、可能是有錢人、可能是既得利益者、可能是異性、可能是死守傳統思想的人。 而川普會選上,就是在於一個簡單的概念「沈默的螺旋」。

[FB]確認關係前上了床,就一切崩解嗎?

【確認關係前上了床,就一切崩解嗎?】 我相信如果妳有在看很多兩性文章的話,一定多少會知道,或是妳自己、身邊的姊妹也會遇到,如果在確認關係前跟男人上床的話,對方就很容易冷掉甚至是消失。 數據上跟理論上絕對是沒有錯的,男人的確會在身體到手之後的熱度會比之前更冷卻,上完床之後腦子會特別清楚。但在分析這個結果的時候,很多人會以為「上床」這個行為代表的一切,但其實「上床」這件事,根本不是重點,而是雙方彼此對於「上床」這件事的定義,所帶來的「上床前」跟「上床後」的「一連串」行為帶來的感覺,才是對方為什麼會冷掉的真正重頭戲。 很多人會來問我:「是不是上床了就沒戲了?」「我是不是不應該跟他上床?」這種問題,但光是問出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就已經產生問題了。因為這兩個問句的背後都隱含著「上床是我最後的武器,而且我做決定都是為了『認真交往』這個結果才做」的意思,但當妳把上床視為一個如此決定性的關鍵的時候,就是對方會冷掉的起始點。 為什麼呢?我等一下會再說明,我們先來討論這個「要不要上床」的抉擇要如何決定。首先,妳要先想的是「我是不是真的想要性」,最後要不要上床的決定,就只需要依據這個就可以了。如果妳慾火焚身那就上吧,妳有身體的自主權,如果妳不是慾火焚身,只是怕如果拒絕對方,對方會因此對妳沒興趣或是覺得只有上床才能得到他的心的話,並不是真的想要「性」,那請妳不要選擇上床,妳也別忘了妳有身體的自主權。所以上床與否,請真正去釐清自己到底「有沒有慾望」而這個慾望就只是單純的慾望,不要牽扯慾望以外的任何東西(例如喜歡、交往什麼的) 很奇怪的是,幾乎來問我上床問題的女生,都不是真的想要性,而只是害怕對方會因為自己拒絕而離開或是妄想可以透過性綁住對方而已。 好,這邊要做一個扭轉迷思的動作。我們以為「上床」這個行動是致使失敗的一切源頭,但事實上,上床背後的心態以及此心態帶來的後續效應,才是真正的兇手。 上床之後關係變調,除了可能對方本來就只對妳的身體有興趣之外,當然妳自己的因素也包含在內,一個巴掌拍不響。我們剛剛說,當妳把上床這件事當成「關鍵點」的時候,妳就會對這個行為產生很多多餘的想像跟得失心,完事後妳可能會表現得特別奇怪(例如變得更在意自己的身體之類的)或是認為「上床」就是一個要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指標,就開始每天想著「他到底什麼時候要問我要不要交往」、「我身體都給他了他怎麼還沒表示」。又或是很害怕對方冷掉

[FB] 最令人火大的五種網路提問者

【最令人火大的五種網路提問者】 一、不想動腦,什麼都回答「不知道」 來問過問題的朋友都知道,Dana回答問題的方式幾乎不直接給答案,都是反問妳一些問題,例如「妳覺得這是什麼狀況」「妳覺得是什麼造成這種狀況」「妳覺得在____的狀況下還會___嗎?」「換作是妳,妳會有什麼感覺?」「做這件事對妳的意義是?」等,我堅持用讓妳思考的方式來找到答案,而且是屬於妳自己的答案,因為答案就在妳心中。遇到問題的人是妳,最了解問題的人只會也是妳,這些問題都是「妳覺得」而不是叫妳講出「正確答案」(事實上,也沒有什麼正確答案) 只要是「妳覺得」妳就一定答得出來,每個回答都說「我不知道」,妳知道人生是妳自己的嗎?沒有人有義務替妳活,或是永遠會有人在旁邊給妳答案,如果妳連思考一下問題都不願意,很顯然地妳也不是一個會替自己人生負責的人,如果妳自己都不負責任,我為什麼要回答妳的問題呢? 二、死鴨子嘴硬,一大堆「可是」 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人,來問問題,根本只是想要聽到自己想要聽的答案,抑或是死不承認這個問題對自己來說很重要,先不管妳是不是死鴨子嘴硬,如果這問題對妳來說真的不重要,那為什麼妳要來問?存心想要浪費他人的時間跟生命嗎?舉例來說好了,妳來問「這個男生在想什麼」,如果妳沒有喜歡他,他對妳來說是個路人,為什麼妳會想知道他在想什麼?知道了又如何?為什麼那麼多路人你只想知道他在想什麼?如果妳沒有想利用這個資訊做任何事,只是因為「想知道」,那很抱歉,我們沒有義務要回答,或是耗腦筋幫妳想這個問題。 又或是,告訴妳了我們的看法,又一大堆「可是」來辯解自己的狀況,分明是只想要聽到自己想聽到的答案,不是嗎?又或可是,是在為自己找「做不到妳說的建議」的藉口,人生嘛,只能為自己負責,因果自己擔,不知道怎麼做妳可以問方法,但不問方法就說自己做不到,我們可是愛莫能助。 三、問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 真實案例,我在網路上接過至少1000個以上的問題,最讓我傻眼的一個問題是「女生拍裸照給男網友是什麼意思?妳覺得要不要拍啊?」 ……………………………….這問題我實在是不知道怎麼答,也不知道到底要答什麼,妳會問出這種問題,我實在是,真的,很替妳感到遺憾。或是「雙魚男會不會載喜歡的女生?如果不載是因為什麼原因?會載妹妹嗎?(不是親妹就一般普通妹妹) ……………………………….妳知道全世界有60億人,雙魚座就有1/12,大概5億,

[FB] 臉書的經營

〔臉書的經營〕 踏入職場之後,開始看見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現象。 例如: 時常在臉書上放閃,大聲告訴全世界有多愛對方的人,關係好像都不會很長久。 嗯? 在臉書上塑造愛妻形象的男人,處處騷擾客戶,與多人擁有不倫關係,程度到被爆上新聞。 嗯? 在臉書上常常提到另外一半多愛自己的人,到處跟已婚人士約會。 嗯? 臉書上常發表自己的撩妹實力的人,私底下竟用下三濫手段吃女生豆腐。 嗯? 臉書上常常發表自己對員工多好的人,私底下被離職的員工說自己到處被老闆剝削被陰。 嗯? 臉書上,滿滿地,到處都是「意圖」。 不管這個意圖是好是壞,是無私還是自私,是令人舒服還是令人不舒服,沒有例外。因為,FB發文這是一個「主動行為」,而非被動的「反應」。當然這個意圖帶給人的感受,根據受體的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感覺,但最主要的影響,我想還是發文者的意圖是否強烈,加上他平常帶給人的感覺吧。 我們潛意識中,都會被某項工具遺留功能所影響,尤其是「會被別人看到的」。我們多多少少就會依循那工具的遺留功能而變得不像平常的自己。例如面對相機(會留下來被很多人看到)、面對麥克風(別人會聽到)、面對人群(我正在被別人看),而能通過這些東西的試驗的人們,能夠面對這些東西仍然無畏無懼的人,其實都站到舞台上去了。 看到越多FB經營這樣的人,我越是疑惑著: 想要告訴全世界我們有多相愛,這背後的意圖是什麼呢?難道多相愛,不能讓彼此知道就好了嗎?讓身邊能夠見到你們相處的人知道就好了?然後特地拍接吻照放上FB。想要告訴全世界我很愛家人,這背後的意圖是什麼呢?為什麼不能家人自己感受就好,一定要PO個照片跟可能根本沒有在用fb的媽媽說:今天送媽媽的母親節禮物,看到媽媽開心的表情也好開心。想要告訴全世界自己哪邊受傷了,哪邊不舒服,然後上傳一張自拍照,這是什麼呢?批判這個批判那個,然後只有自己本身不能被批判,這是什麼呢? 滿滿的意圖。 但重點並非這意圖帶給我個人什麼感覺,那並不重要,因為沒有人需要為我的感覺負責,我也不需要為他人的人生承擔責任。讓我意識到另外一個更恐怖的點是,看越多,越發現越積極「經營」FB、「發表」個人意見的人,越是滿滿的弱點,被暴露在各種地方。光是幾則發文,就能知道這個人的慾望與恐懼與看待世界的方式,懂控制人的手法的人,這些資訊可謂非常寶貴且有用。諷刺的是,不以公眾目光此盈利的人就越是如此。 更是去檢視自己每次私人fb發這樣

[FB] 被討厭的勇氣2觀後感

【被討厭的勇氣2】 被討厭的勇氣大概是我看過寫得最流暢的書了吧,兩本都花不到我4小時就嗑完,看了第二集,心中有一股不知道如何形容的感動。這兩本書幾乎從根本上涵蓋了解決所有人生問題的理論以及方法,雖然書上很多書以前是從佛法的概念而來,但也許阿德勒解釋的方式(至少對我來說)更淺顯易懂,它整合了很多我原本既有的概念,就像是連連看一樣,把我很多腦中的概念明確清楚地表達了出來。 https://www.facebook.com/danawhatsup/photos/p.830549823754752/830549823754752/?type=3 這張圖讓我想到羅輯思維的主持人,羅胖常常在節目上討論許多社會現象的因果關係,講得非常有趣,常常讓我有新的觀點。即使是我們表面上看起來是惡的存在,其中也有善的因子。表面上看起來是善的存在,也有惡的因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wmILTfKXnI&t=2655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zx3vZdzH14&t=1067s 我記得我在「脆弱的力量」這個TED演講中,聽到一句話:「每個人生下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與他人連結。」當時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的時候,還不是非常能夠認同,但這本書清楚地解釋了這件事:「人正因為與其他生物比起來有身體上的劣勢,我們脆弱的本質讓我們不得不分工合作,而因為無法單獨生存的關係,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類,都不得不面對關係。所以我們才每一個人都在尋求羈絆、連結,因為潛意識深知如果不與他人連結則會死亡的恐懼,所以我們尋求歸屬感。」我本來覺得追求歸屬感又追求獨特感的人非常矛盾,但阿德勒的目的論讓我茅塞頓開。歸屬感換句話說,就是「待在這裡也可以」的感覺,而為了確保在共同體中的地位,「獨特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就是我們感覺到歸屬感會一直存在的方式。我們缺乏「身為普通人的勇氣」,因為太普通的話,歸屬感感覺起來就岌岌可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pG6JhOHMmc 分工合作,則是使人類關係雙贏的方式,每一個人都有它的角色。所以每個人的存在都有其價值,而市場的機制則是能夠讓社會進步而不是停滯不前的一個很重要的生態,我們每一個人正因為不同,所以不需要都只追求同樣的社會角色、工作,即使是做同樣

[FB] 改變你們的人不是我,是你自己

【改變你們的人不是我,是你自己】 我常常會收到許多感謝信,裡面總是會提到關於我寫的文章如何改變了她們,生活有什麼樣多彩且驚奇的變化。每次收到這樣的信,都會補充我滿滿的能量,好讓我得以繼續做現在的事。 以前的我也會認為這些感謝信是真的,傲慢且幼稚的以為「爺~他們因為我寫的東西改變,我好棒棒,爺~」 但不斷再更了解這個宇宙跟真相的過程,就像許多有智慧的人所講的一樣,你越瞭解,越會覺得自己渺小且無知。我寫的東西,並不是我發明的,也不是我創造的,而是從時間空間發生開始就未曾改變的道理。也就是為什麼這些東西能夠讓能夠接受我的說法的學生們,生活有劇烈的變化,跟有辦法慢慢接近自己的目標。 我也漸漸發現,會來上我的課、看我的文章、喜歡我的文筆的人,其實並不是因為看了我的東西或是上了我的課才改變的,而是因為她們本來心中就有改變的種子,因為她們本來就想改變,本來就想要聽我說的內容,跟我講的東西有相應,才會願意花時間、花錢、花心力來參與我所辦的所有活動跟閱讀我的作品。 而心中沒有與我相應的種子的人,本來就不會留下,可能他們的因緣是與其他更有智慧或是從不同角度切入的方向來知道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我原來其實從來沒改變過任何人,而是本來那些人就想改變。而留下來的人,也會因為自己目前的狀況,擷取與解讀自己所想要聽取跟吸收的東西,我能做的不多,也就只有把東西丟出來,盡量用可以讓人理解的話來描述我所發現的道理。對於想要被引導的人,我也只能引導他到他原本就想去的地方。

[FB] 挽回為什麼難

【挽回為什麼難?】 挽回比吸引難,因為還沒吸引到的時候,對方根本不把你放在眼裡,所以沒有人會對沒吸引力的妳有什麼特別印象,所以只要改變,印象很容易重建。 挽回難,難就難在對方可能已經看過妳最有吸引力的樣子,甚至也給予了完全的信任,正因為在乎,所以當感情一點一滴被破壞的時候,那負面的印記更深更痛。一手好牌被妳給打爛,到了對方已經看破不想繼續玩下去,還有什麼想像空間?如果妳不是完全變了一個人,不然留有過去的任何餘影,都有可能再度讓對方想起跟妳在一起的那些痛楚。 很多時候,談感情已經不是什麼浪漫,而更多是在掌握對方最脆弱的弱點時,妳能不能給對方留餘地,妳是利用那個弱點打擊對方還是知道弱點而保護對方。 很多人挽回的時候都會忘記,比較想要關係的那一方就是弱勢,忘記了把對方逼走的自己,到現在還是一樣,只想到自己想要在一起的欲望,而忽略對方想分開的感受。才分開沒多久就說自己改變了,為了複合、為了不願放手、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狗急跳牆而紙上談兵的改變,到底哪裡有說服力呢? 今天會是妳想要挽回而對方想要離開的局面,絕對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也絕對不是沒有原因。 如果妳們曾經相愛過,也許比搶救、挽回更好的選擇,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能力讓對方快樂而不是痛苦的人。如果妳們曾經相愛過,相信選擇分開對對方來說肯定不是容易的選擇,既然如此,尊重對方的抉擇、感謝對方過去給予妳的時間、不替自己的過錯找藉口、接受對方已經選擇不繼續下去,也許才是讓對方感受妳已經有初步改變的最有力的證據,不是嗎?

[FB] 面對創傷的二三事

這篇沒什麼主軸,就當是散文看看ㄅ 有長期在看我跟亞瑟的文章的人應該都會感覺到我與亞瑟文章風格的差異,我屬於理性實務派,而他屬於感性療癒派。而我會是實物理性派,跟我成長的經歷也有很大的相關,我其實都不知道創傷是什麼東西,即使閱讀了相關的書籍,我也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恐懼這個東西有辦法影響到身體甚至產生憂鬱、創傷後症候群這種心理疾病症狀。一直以來,我都以一種「沒什麼創傷經驗」、「幸運」的人類自居,畢竟每次講起來好像很可怕的事情發生在我生命中的時候,我都沒什麼感覺,這些事情也沒有非常影響到我的生活甚至是我想要的結果,所以我也沒有特別在意那些事情。 直到某一次我因為好奇而跟亞瑟去做了團體的家族排列,每個人都會帶著自己的問題去問,並且想要透過家族排列處理問題。但那時候我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太大的困擾,也不知道要問什麼,就提出了看著別人在家族排列扮演某些虛幻的角色的時候,我覺得很愚蠢、無法融入、太過理性思考的這個問題。但其實這個問題也沒什麼困擾我,我只是想個我有興趣的問題提出而已) 結果,家族排列的老師找了幾個人,一個人扮演我的媽媽、一個扮演我的大腦、一個扮演我的心、一個扮演我的靈魂。結果扮演我的大腦、心的人似乎都感受到了我的狀況,至今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辦法可以讓一個至今完全沒見過面的人感受到自己的狀況是什麼妖術,但撇開這個不談,那天的我似乎回到了小時候被罵的時候,全身緊縮、手很不安、全身如同凍結,(雖然也不是完全不能動,但我就想要縮在那)也不想講話。連我自己也很驚訝,我哭到上接不接下氣,我平常的理性、冷靜、超齡、霸氣的樣子瞬間瓦解,當時的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只感覺到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這樣哭過了。(亞瑟當時也在場,據說他看到我哭成那樣居然很心疼) 哭完之後,我全身好像整個軟化了一樣,我只覺得自己的身體軟呼呼的很舒服,就看著其他人做完家族排列過完了那一天。這已經是半年以前的事情了。 直到最近,我看到療癒的書籍,我才漸漸有感覺。我記得裡面有一句:「創傷不管或大或小,只要是有影響到當事人的就可能成為創傷,不需要覺得『還有人比我更慘』就忽略了這些事情對自己的影響」過去我都是對自己很嚴格的人,什麼療癒什麼的,我覺得根本都是一些紙上談兵的事,想改變就拿出勇氣去做就好,哪來那麼多有的沒有的理由,在那邊狗放屁只是替自己的懦弱找理由那麼誰也不能幫你(所以我對於來討拍、抱怨、鬼打牆的人會特別沒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