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8的文章

想談戀愛的原因

為什麼人會想談戀愛呢?如果談戀愛是一個人類的基本需求,那為什麼我們小時候只要吃吃手指就能夠滿足,而不需要談戀愛才能滿足我們的心靈呢?又為什麼我們接收愛的方式是這個樣子?為什麼我們在戀愛中有某些特定的期望跟需求呢?為什麼跟別人不一樣?這些東西是怎麼被塑型的呢?   這些問題我一直想了好久,直到我真的去直視了自己在關係中的問題,才得到了解答。 「原來我們都在關係中,要跟父母沒要到的東西。」   當我們覺得談戀愛像沙漠中的清澈水源,能夠解我們生活鬱悶的苦,好似可以解決生活中一切問題而幸福美滿,談戀愛就變成了一種需求,而不是單純只是「想要」了。當談戀愛是一種需求時,我們可以說我們內心有個洞,需要另外一個人來填補。或是我們以為找到了另外一個人就可以補得起來。   幾乎沒有人的父母,是可以完整的提供孩子需要的完整的愛。並不是說這件事情完全不可能發生,而是至少在這個世代,人類的普遍心靈發展還沒有成熟到可以到達這樣的境界。到了這個世代我們才開始比較重視自我的探索。大部分的父母對於自我的議題都還沒深入了解,就自己當了父母,因此自我的議題就一代一代地影響、傳承下去。父母是我們出生之後,對「愛」這個議題的初步且最深刻的接觸,早期的這些經驗會影響我們是否對自己有足夠的安全感,以及是否培養愛人的能力。任何的關係問題,都是從安全感開始的,如果家無法成為自己的避風港(情感上而不是意識上的避風港),從父母那邊得到的愛的感受越缺乏,那麼我們對所謂戀愛、婚姻、家庭的慾望就會特別執著跟強烈。   我們唯一有機會長時間觀察、看盡一切好壞、相處細節的情侶,也就只有爸媽的相處了。我們所熟悉的關係模式,就會有這幾個:「媽媽跟我」、「爸爸跟我」、「媽媽跟爸爸」。如果有兄弟姊妹,就會再加上:「媽媽跟__與我跟媽媽」的比較、「爸爸跟__與我跟爸爸」的比較。這些是對我們性格、需求會影響比較大的關係,而兄弟姊妹彼此之間的關係則比較薄弱,較不會影響到牽扯到愛、安全感議題的深度。(當然凡事還是有例外,例如雙胞胎的case、父母雙亡、單親等很多不同的狀況變化,但這邊沒辦法一一討論到)   剛剛提到了「家是否有給自己避風港」的感覺,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有啊!當然有」,我以前也是這麼想的,覺得爸媽已經很開明了、覺得爸媽已經對我仁至義盡了,我能對他們說的事情也有很多。但不知怎的,我就是沒辦法打從心底去感謝跟孝順他們。事實上,如果我們對

送禮大學問-禮物背後有涵義嗎?

昨天在跟亞瑟討論所謂「送禮」背後的含義的時候,尤其時女生送男生「皮夾」的含義,讓亞瑟大吃一驚,幾乎所有女生彼此之間心照不宣的事情,去問身邊幾乎所有男生,竟然沒有人知道這禮物代表著什麼含意。我本來以為這個沒有必要寫出來,但昨天亞瑟大力說服我一定要把這個秘密寫出來給男性同胞知道。昨天問了一個我們覺得他應該要知道、心思細膩的男性的朋友,他竟然也不知道(但亞瑟本人也不知道所以...)!那個朋友上網google,說google沒有特別說明那些禮物背後的含義。所以這也許是中文網第一篇關於「送禮」含義文章的創舉吧(笑) 講到我們的主題,送「皮夾」這件事。亞瑟前天在跟一個女性朋友聊天時,她說:「女生送男生皮夾是一件很有攻擊性的含義在。」讓亞瑟大吃一驚,覺得不過就是個皮夾嗎?為什麼使用到「有攻擊性」這種字眼?他隔天來問我是否真的是這樣,我一派輕鬆地回答他:「對啊,就是一種『這個男人是我的』的感覺。」他又大吃一驚。我覺得很好笑,明明這不是常識嗎?結果後來我們去問了身邊所有的男生,得到的回答不是:「她覺得我缺錢包」、「覺得現在的錢包不適合我」、「她重視我」(雖然這個答案也不算錯)、「她希望我好好使用我的金錢」這些愚昧的答案。 當一個女生送一個男生某些東西的時候,那就代表了這個女生對你有意思,而且不論女生本人有沒有意識到,用比較低俗一點的比喻來說,就像狗要撒尿劃分地盤一樣。她心裡對你是有佔有慾的。大致上可以這樣分類:第一種類型是「貼身必需品」。由於男人平時需要用到的東西比女生少太多,所以如果送的東西是很「貼身」而且是幾乎每天都要用到的,那就代表這個女生有把你當成「異性」在看。例如皮夾、皮帶、領帶、手錶、皮鞋等。衣物的部分如果是比較合身,size區分比較細的那種類別,就可以說是對方對你帶有情愫的象徵。(但如果是T-shirt那種不太需要知道確切size的就比較不算) 內褲算是這個法則的例外,如果女人送你內褲,那百分之百她是把你當朋友在看(甚至可能是兄妹、兄弟),雖然有異性的意識存在,但你們彼此之間幾乎零情愫。因為送內褲等於把彼此異性之間的性象徵完全攤開,因此張力完全打破所剩殆盡。 如果她送你的並非「必需品」但貼身的話,那並不代表她對你有意思。例如送男用項鍊、手環,那可能是她把你當成好朋友甚至是姐妹看待。因為這些都不是身為一個雄性代表性的物件。 就像男人送女人東西時,他們也不一定會意識到這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