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劇本


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部關於愛情的劇本,等著一個符合的角色來扮演。其中一個主角是我們自己,已經內定好了。而當適當的、適合演對手戲演員出現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試圖讓對方去演這部愛情劇。


 

因此當適合我們劇本的演員出現時,如果你對這個這個角色的要求又特別多,那這個好不容易找到的演員就會對你來說變得很珍貴,就算他實在是不適合演,你也會硬是配合。但如果你今天是一個名導演,選擇、預算很多的話,那可能就不會那麼執著在某幾個符合特徵的演員身上了。


 


當演員符合特徵,而剛好又演出了你想要的感覺,講出了你想要他講的台詞,也就是說,在沒講好的狀況下這個人演出了你愛情的戲碼,那你就會頓時墜入愛河。覺得這個人「就是唯一」。但有時候這個墜入愛河要是雙向的非常需要機緣,因為有時候對方符合你的劇本,你不見得符合他的。



 

大部分的情形是,你不是名導演、預算也不夠,來應徵的演員你都不甚滿意。或是有滿意的演員,但演不出你想要的感覺跟需求。有時候你太想要完成這個作品,但實力卻又不足時,可能不是浪費時間在錯的演員身上,那就是一輩子也沒有完成過這個愛情的劇本。然後我們就會耽溺於類似作品的世界裡,例如A片、例如酒店按摩店、例如言情小說、例如偶像劇。來排解自己不得志的鬱悶。



 

我們可以透過自己這部愛情的劇本,來去知道我們到底在愛情中的需求是什麼。我們到底在跟那個幻想中的角色要什麼呢?那些我們想要的,正是我們認為自己所缺乏的東西,也是我們應該去面對的,人生的功課。


 

我們人生中第一次接觸到愛這個議題,就是在跟爸媽相處的時候,那會塑形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擁有什麼、沒有什麼的價值觀,那是身體力行的深刻感受,可以試圖用言語描述,但那箇中滋味、細節還是自己最清楚。那定義了我們活在這世界上的價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是值得被愛還是不值得?如果值得是在什麼條件之下?如果不值得,是在什麼條件之下。



 

身為人類,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求認同(至少是重要的人),在世界上長大的過程中,我們會先以為認同理所當然是要向外取得,因為首先我們會先試圖希望取得父母的認同。然後再來是老師、同儕的認同,我們最終如果幸運的話,我們會發現,如果我們想要過一個更自由的人生,我們需要的不是別人的認同,而是自己的認同。



 

如果我們想要脫離父母陰魂不散的影響,我們就一定要看懂自己,到底在找什麼樣的演員,演什麼樣的劇情。而那背後代表著我認為自己缺少了什麼?我需要別人給我什麼?這些東西,是不是我可以自己給自己的?如果爸媽盡力了,但仍然讓我的人生對愛的議題認知上所有缺乏,那麼我要怎麼不靠爸媽也能把自己心裡的洞給填滿呢?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關係中重複一樣的循環?即使換了對象也一樣?因為我們沒有發現我們心中對愛情有個最高指導原則,就是那個劇本。我們因為認為自己缺乏,就不斷地伸手跟對象要某些東西,要不到就爭執、吵架甚至分離。要到最後發現根本沒有人能夠給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許一開始可以,但每個人能夠一直被索求的量也有個底線。雖然底線多底取決於你是一個多符合特徵、多會演他劇本的演員,但人最終還是有個底線的。



 

如果我們沒有把觀念轉換過來,覺得我所缺乏的東西,本來就是要跟別人要。我的愛情的對象本來就應該給我這些,那麼關係永遠會在一個被自己破壞的狀態下結束。只要當我們發現原來我的愛情劇本,並不是要找一個符合特徵的演員來演,然後剛好演出我期望的戲碼,而是在告訴我,這是我要處理的人生功課、是我要想辦法對自己更好、想辦法填滿這個洞,那麼我就不會被爸媽所影響,因為這個劇本,正是在我們跟父母互動的時候,一筆一畫慢慢寫出來的。沒發現這件事的人,就會世世代代把劇本一直傳承下去。每代的劇本可能都有些許不同,但劇本的主旨核心將會是相同的。



 

而當脫離了劇本的束縛,也許會發現人生有這麼多的可能性,快樂的方式有這麼多種,原來過去的自己就只是拿著繩子束縛著自己以為自己被綁住而已。很多人會問,脫離了劇本就不需要愛情了嗎?這些人似乎很害怕自己不再需要愛情,也不再會體會到愛情的酸甜苦辣。



 

的確,當我們體驗到自由,愛情的確就不會如此酸甜苦辣。脫離了劇本就「不需要」愛情了,也就是說,愛情不再會是一個讓你如此痛苦煩惱吃不下飯的東西,可能就只是如同一次沒趕上公車、上班遲到、會議出槌、剛買的冰淇淋掉到地上的程度罷了。他不再是一個你「需要」的東西,而是你會「想要」的東西,那個時候,愛情才可以真正的稱作有自由的選擇,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戀愛」。



 

那每個人都會想選擇脫離劇本這樣的人生嗎?倒也不見得,自己的人生自己選。就像是駭客任務的紅藍藥丸一樣,選藍藥丸不見得比較不好或比較蠢,就只是一種,人生的選擇罷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任何人都學得會!基本關係推動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