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情感依附需求的人,才是「健全的人」嗎?

前言:若你是一個「絕不會為了得到關愛而配合、討好犧牲自我」的人,那才適合繼續看下去哦。
我想,有在持續關注AWE文章的粉絲們都知道,我們的文章在於探討關係,而我們的文章的氛圍,某種程度傳達出了「要一個人也能開心,才能讓別人也開心」的概念。但今天,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探討「關係」。最近看了一本書,讓我產生了許多對於過去觀念的反思,這本書是《抱緊我-扭轉夫妻關係的七種對話》,雖然裡面提到的內容的前提限於在「彼此仍然互相關愛,但用錯方式」的伴侶身上,很多看法我讀起來的時候也認為有些疑慮,但裡面提到的幾個概念,讓我調整了看待關係的重點與角度。
「不會有想要依賴、想要依附別人,能夠完全獨立的人,才是健全的人。會想依賴、依附他人的人,是某種程度上的幼稚,必須改正。」
不曉得你在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感覺呢?是點頭如搗蒜的認同?還是有些困惑?還是覺得搖頭不認同?過去,根據我自己的成長經驗,我多少知道自己是一個傾向於「反依賴」的人,所以在我的文章裡,我會比較強調「獨立」或是「能夠自給自足」的概念,但我同時也知道「脆弱」是人的本質,因為脆弱所以我們需要跟他人連結、分工合作,才得以生存、產生文明。過去,我反抗成為脆弱,然後我開始慢慢接納脆弱,但在面對對自己有威脅性的狀況時,我可能還是會傾向選擇「有骨氣」、「狠勁」、「瀟灑」的選擇。
也許「能夠瀟灑地說走就走」的這個能力,在吸引的階段的時候對於關係的結合根維持吸引是有幫助的,但若要維持一段長久關係,甚至走入親密的階段,這個能力可能就會成為自己進入真正被愛與愛人的階段的絆腳石了。「人的生存目的,就是在尋找與他人的連結。」我記得我在脆弱的力量相關演講、書籍裡面看到類似這樣的語句,當時我還不太了解這句話的含義,直到我看到了關於成癮症、脫口秀跟電影所探討的人性現象,我才發現這句話的深意。
例如成癮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缺乏身邊的人的支持與愛,並非成癮物質本身的特性使人上癮。例如獨居老人的壽命比有伴侶的人短、犯罪者以及憂鬱症的原因人也幾乎是源自於缺乏關愛與支持的族群與環境等。所以我想這是為何許多有先見智慧的人都在討論「愛」才能使人類生活更好的這回事。當情感、連結的需求被滿足時,我們才會更有勇氣去面對未知的事以及更有關懷他人、創新的能力。
我們天生就是無助且具有依賴性的人,只要是「人」我們就具有這種特性。而不管是成人還是嬰兒,都面對對死亡恐懼的脆弱。而對死亡的恐懼同時也對我們的人生產生了意義,因為時間有限、因為人需要互相照顧、分工、關注、擁有情感的交流,我們才會遠離會帶領我們遠離象徵死亡恐懼的疾病、孤獨、遺棄、無助等事物。而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渴望著能夠擁有與他人的連結,換句話說,也就是「情感的依附」。
當社會的氛圍越追求獨立、競爭,我們對於關係就會越沒有安全感,對關係越沒安全感,我們就會越追求那些「不會背叛我們的東西」(ex. 有形資產)就越是無法建立起接納脆弱與建立親密的勇氣。而這會形成一種極端的氛圍,也就是當我們越害怕什麼,那個東西就會被恐懼滋養成怪物,然後有一天反噬我們。所以我們正處於一個各種「不是疏離就是巨嬰」的社會現象之中。
「情感依附」是我們的本能,而獨立是我們要培養的「能力」。這是一個不同層次的東西,但我們過去可能都以為要追求「獨立能力」就要拒絕情感依附的需求。「能力」是為了因應有壓力的狀況以及不那麼理想的環境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它不是我們的本能,也沒有必要去轉換它成為我們的天性,若這兩件事情可以同時存在,那我們對自己也會變得更有安全感。
依賴本身不是問題,會產生問題的是我們把依賴變成控制他人、只利己不利他的工具。
我們都渴望著與所愛的人擁有情感的連結,任誰都一樣。當彼此是有情感基礎的時候,所需要的東西就只是學會如何「回應」以及坦承自己的情緒、攻擊反應、疏離、逃避反應,都只是一種「對愛需求的抗議行為」。我們人所有激烈的情緒反應,其實都只是因為我們的「痛處」被戳到了,所以才會產生,但當我們把這些痛處轉化成憤怒與不滿的時候,錯誤的自我保護只會伴侶彼此之間產生隔閡與爭執,原本可以使彼此更加了解跟連結的事件,就會不小心變成分手或是使關係死亡的一個個危機。
但若我們能告訴對方自己在這些行為背後的恐懼與受傷的地方,就能夠讓彼此有更深的理解與擁有對方「連結」的感覺,同時也能在這樣的坦誠之下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與被愛的感覺,對於這段關係會更加地有安全感。即使是受到創傷也一樣,伴侶將會是療癒我們創傷的最佳協助者。但這需要彼此的共識、承諾與勇氣才能夠達成。
而我們現在常常看到的現象是,關係不是變成「利他不利己」就是「利己不利他」。那麼只要當我們有意願把不滿、憤怒、指責背後柔軟的情緒給展露出來,依賴就機會變成「利己又利他」的一件事,當然它會有它的風險存在,但任何美好的東西,都不可能沒有風險就得來的,不是嗎?
PS. 之所以會提到前言,這本書裡面其實方法的前提是「彼此都有一定程度的面對孤獨的能力」並且有能力即使是在爭執變動之中也能使關係在一個動態平衡之中,若有討好、配合、犧牲自己的傾象的人,也許在關係平衡就已經是長期固定的上下狀態,彼此關愛、需求程度可能高度不一致,這個方式就不是在「其中一方沒有心」的狀況之下可成立的。所以《抱緊我》這本書,也比較推給對於吸引能力跟獨立能力比較有掌握,甚至可能過度反依賴的人比較適用的書喔!

留言

  1. 感覺和阿德勒的主張蠻相似的
    但又說不出哪裡不一樣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任何人都學得會!基本關係推動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