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術系列7 - 讀人的基礎方法

現在我們就要來談談觀察人的方法了,當然要成為一個很會觀察的人,仍然需要大量的實作跟觀察,但總體來說,可以提供一些理論基礎跟方法,來讓這條路變得更簡單順暢。

1. 認識「基準線」
基準線就像是地球儀上面的經緯度一樣,能夠幫助我們定位,跟馬上根據線上的數值判斷身處在什麼狀況、地形、位置之中,同樣的道理,人是習慣的動物,當然也就有行為上的基準線。就像是當我們想要模仿別人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知道我們要模仿的對象,平時遇到事情會有什麼反應、習慣用什麼語氣跟方式說話、習慣做什麼動作、情緒來的時候會有什麼行為、遇到事情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想法....等這些所有的資訊,我們才有辦法模仿他人模仿地惟妙惟肖。
市面上常常會有那些教你怎麼讀肢體語言的書籍,但那些並不能讓你真正的變成讀心高手,那些FBI的書籍,因為是面對「初次見面」的嫌疑犯或是目擊者,所以需要一些方式快速的判斷對方現在的心理狀態(當然更多是經由大量跟不同的嫌疑犯、犯罪者、目擊者的交流,自然會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由經驗法則而來的判斷方式,並不是書上講的就是真理),目的是要「對方講出有用且真實的資訊」而並非要「了解對方」。當目的不同的時候,當然採取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但在這樣的狀況下,也是會有必要用到「基準線」的方式,例如探員會先跟嫌疑犯閒聊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先觀察對方在「說實話」的時候的反應如何,才能夠更精準的判斷對方是在說真的還是說假的。
因為訊息是複合的,每個人的習慣動作也不一樣,更重要的,並不是動作代表的意義,而是做這個動作的「動機」。例如當你知道一個人表現出「對你有好感」的行動,例如主動密你、跟你講話會很認真跟你交流、肢體接觸等,雖然這些東西我們可以稱之為「好感指標」,但放在不同人身上可能意義就大不同。這個人,平常就是一個會無所謂的主動密人、跟人講話就是很認真、習慣肢體接觸的人嗎?還是他是只有對你才這樣?如果是前者,你只能說這個人「不討厭你」但不代表你就是他「有感覺」的那個人。就像是很多女生遇到對女生比較好的暖男,自顧自以為他只有對自己這樣,卻不知道他其實是中央空調,對每個異性都差不多好。
舉另外一個例子,亞瑟有個朋友,對於真的很熟的人會很慢回甚至已讀不回,對於不熟的人卻會很快回覆,然而對這個人來說「能夠讓自己已讀不回、很慢回」的人,才是自己信任且喜歡的人,因為對於不熟的人,她會非常害怕得罪他人或是讓別人不開心,也就接到訊息就會膽戰心驚的想要越有禮貌越快速回覆越好,所以以這個人的基準線來說,就跟一般人不太一樣。(這邊我們只討論這個人行為的動機,至於這樣的表現會不會造成他人的誤會,就先不討論)有些人非常高興的時候可能也只是微笑一下但心裡在舉國歡騰,有些人可能表現得高興得跳了起來,卻可能不到他60%的開心。
當我們認識了對方的基準線之後,我們就能夠判斷對方的狀態是「異常」還是「正常」。光是能夠判斷「異常」或是「正常」就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很多事了。我們就能夠在對方異常的時候關心對方怎麼了,是不是有什麼心事(也許對方就會很驚訝原來你很瞭解我,就會自然而然關係拉近)。可以判斷這個人對於誰有好感沒好感、遇到事情的時候的反應對應到底對方真正的感覺是什麼等。
2. 相信自己的「感覺」
人雖然有百百種,但是綜觀地來說,驅動人類行為的動力幾乎沒有太大的差異(也就是人性),所以只要當你掌握了基礎的大原則,基本上要了解人並不是那麼困難(當然要做的功課也不少),就像是父母影響我們的性格,我們不是會非常排斥變成跟父母一樣的人就會是非常嚮往自己可以跟父母看齊,即使不是親生父母,也會是我們自身認為「等於是父母」的人所影響。對我們有絕對影響的人進入狀況之中,我們不是朝正向發展(相似)就只能是朝反向發展(相反)。除非是練武奇才,不然不太可能自己找出一條非相似亦非相反的路走,因為受到強烈的情感驅動。
而這些我們跟他人相處的「感覺」其實都是從很多微小的部分累積而成的,所以相處起來感覺很「相似」的人就是因為這些微小的部分也很相似,才會產生「相似的感覺」。我們不會讀人,並不是我們「對對方什麼都不了解」,更多時候是我們不信任自己的感覺(這跟教育體系有關,正確答案跟應該做的事跟各種規範都會扼殺感覺,並且都是潛移默化要我們去壓抑跟不相信感覺,認為感覺是無憑無據的),不信任感覺,自然就沒有人教我們去分析感覺的來源與組成罷了。當然感覺要準的前提是要我們上一篇提到的,對觀察對象沒有太多目的性跟強烈的喜歡或厭惡的心情。(所以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沒牽扯情感在其中的人看得最清楚)
3. 觀察> 假設> 驗證
如果我們要慢慢地精準化自己對事情的客觀判斷,其實就要學習科學的精神。但其實我們平常就在做這個「觀察、假設跟驗證」的程序了,我們這個程序是透過情緒來表現,只是我們並沒有真正把經驗內化成知識還給自己而已。舉例來說,如果今天你有一個認識很久的好友,他的個性很冷靜,突然有一個事件發生了,你的好友哭泣的反應讓你覺得「很驚訝」,這就是用「驚訝」的情緒來反應「假設錯誤」的狀況,因為你可能不夠了解對方的每個面向,以為「好友遇到這個事情應該也會很冷靜吧」這就是假設,而發現對方哭泣了讓你「驚訝」就是一種「原來跟我想得不一樣」的假設錯誤。
但經過這個事件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這個冷靜的好友也會有失控的時候,也就會更新自己對於對方的基準線的資料庫,也就更認識對方。這就跟我們上一篇所說的,因為是長時間相處而且有機會可以看到對方各個面向的人,都可以很自然而然地變成「會讀人」的人,如果我們想要在短時間內「不需要太多相處」就可以知道對方的狀況跟本質的話,就必須有意識地去跟不認識、剛認識、認識一段時間、認識很久、認識一輩子(爸媽兄弟姊妹)的人觀察、假設跟驗證自己對對方的判斷是否正確。當然這裡不是要大家去當個討厭鬼到處去跟人鐵口直斷,而是這個程序可以放在心中,慢慢的去訓練自己對於別人觀察精準度如何。
下一篇就要來談談更有趣的:「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別人覺得你猶如神算」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任何人都學得會!基本關係推動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