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術系列6- 讀人術大哉問

讀人的首要條件,除了了解自己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那就是「不必時時刻刻煩惱自己的事情」(而這個前提必須達成了解自己才能做到)。因為當我們把我們的焦點都放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心思在煩惱別人會如何看待我們(如果對自己有客觀認知就根本不會有這樣的煩惱了)我們就不可能用心去觀察別人。很多人常常會喜歡問:「要如何能知道對方想要什麼/想什麼?」但是他們根本連自己都不了解,也無法好好察覺、處理自己的情緒,連最基本的都無法處理,其實根本不可能客觀地去瞭解別人。

現在我們終於要進入如何讀「他人」的階段,首先有幾個問題要先去釐清幾個重要的問題:
Q. 我們要如何知道我們對他人的判斷是「客觀」的?
A:觀察只有當符合以下條件的時候會接近客觀
1. 當我們對觀察的對象沒有任何的「喜惡」的感受
2. 我們對觀察的對象沒有「目的」(例如想交往、想變成朋友、想討好...)
Q. 我應該從哪裡開始觀察起?
A:最不失準的觀察,大多不是「刻意觀察」,不是我刻意去看肢體語言、表情還是用詞,而是用心、自然地跟對方相處,然後我們自動會慢慢累積對這個人的「基本資料庫」。我們必須用複合的判斷基準,而不是單一的,所以不能把焦點放在任何一個指標上(這樣會忽略其他的指標)。所以口訣是:「先感覺再分析」,若執著於分析很容易失準,分析的時候倚靠自己在自然狀況下的「記憶」(而非刻意去記憶的資訊,關於記憶的部分可以參考此文)。
Q. 真的可以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嗎?
A:當你跟對方相處的時間足夠、面向夠多元,其實大多都可以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就像是我們跟非常好的朋友相處,我們通常可以預測對方的反應或猜測對方反應裡面的心思。其實這個能力我們每個人本來就會,而只是因為我們沒符合第一個提問中的那兩個條件,對於「想了解的對象」目的性太重、抑或是根本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所以根本沒有觀察到別人。
Q. 如果是初學者,應該先做些什麼「讀人」的技術才會進步?
A: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完全放下「想要表現」、「塑造形象」、「想要留下好/深刻印象」、「擔心別人的想法、批評」、「想控制場面」等等所有「關於自己」的想法,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單純的「觀察者」。但還是要記得前面的重點:「不要太刻意觀察。」
Q. 學會讀人,就能夠每個人都了解嗎?
A. 讀人術是一個慢慢的進程,不是一個一蹴可幾的技術。我們能讀的人也會從跟我們生命經歷、性格最相似的人開始,然後才慢慢地去延伸到自己親近的人(或跟自己親近的人相似的人),在慢慢延伸出去,我們會在過程之中慢慢累積對不同類型的人的了解,慢慢地整理出人性的規則,我們會發現其實人的行為出發都是同源,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同罷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任何人都學得會!基本關係推動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