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術系列2 - 你不知道的世界,不代表就不存在

從上一篇我們可以知道,我們所有的行為舉止,都是從我們潛意識或是意識出發,也就是跟我們的「意念」息息相關。而任何情緒的產生,皆是所謂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與現實狀況的落差而產生的結果。例如痛苦會發生是因為沒有預期,或是比預期發生的事情還要糟糕,而快樂則相反。那我們是如何形成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呢?上次我們說:這世界上有幾個人(幾種生物),就有幾種世界觀。換句話說,也就是就有幾種對世界、事件、人、環境的「認知」。

而我們的觀念、概念全部來自於我們有接觸過的人事物,不可能憑空出現,即使是看到同樣的物體、經歷同樣的事件,也可能因為觀念的不同而產生完全不一樣的體驗,所吸收看到的東西有可能也差異甚巨,因為切入角度的不同、焦點的不同。而這些我們有接觸過的人事物,也就是我們視覺、嗅覺、觸覺、聽覺、味覺等五感所能接收到的訊息,對我們產生了生理上的刺激,但能夠給我們刺激的這些客體,本身卻不具有任何意義。
例如粉紅色,粉紅色只是一種由光反射出來進入我們眼睛的一種頻率,本身並不具有任何的意義,我們會覺得粉紅色很「可愛」、「浪漫」、「女生」是透過以大部份人類的視角,做概念的連結而產生的「解釋」。
我們區區人類不能接收到的頻率,我們也無法體驗。例如我們只能看到光譜頻率中的可見光,其他頻率的光人類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或是無法以其他人類看不到的形式呈現。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也是,人類的五感能力是所有動物中最弱的,但我們卻自大地認為我們有「親身經歷」的事情,才存在,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
這些客體透過人類的「解釋」,才會變成有意義的事物。有些東西的解釋因人而異,有些東西的解釋是幾乎大部份的人的解釋是一樣的,就像人性是不分文化跟地區的,但文化本身卻可能有巨大的差異。與人的本質越靠近的東西,越會有更多人有一致的解釋。
「不存在」在我們身邊的事情,便不會存在在我們的認知裡。所以根據每一個人的社會、文化、家庭背景,每個人也會有不同的「資料庫」。這些資料來自於我們生活中所有的體驗,是所有東西的集合體,也是對世界產生認知的來源。而人類很強(不用太多學習就會)的一點,就是把事情解釋完,用感覺把事情連結起來。而在我們越小的時候發生的體驗,連結性就會越強,就像白紙塗上去的顏料,是最明顯的。
例如在台灣,可能因為日本文化的影響,會混黑道的人通常都會去刺青,所以如果身邊週遭刺青的人幾乎都很不良,我們就會把「刺青」跟「黑道」結合在一起,所以看到有刺青的人,我們就會比較有「他可能不是善類」的偏見。但對於外國人來說,刺青已經演變成一種藝術甚至是流行,所以在西方文化中,刺青可能就跟「黑道」沒有那麼大的相關性。
這些成千上萬對於感覺的連結,慢慢形成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在我們還沒學會獨立思考之前,我們的認知全部都是被這個世界、有意識的人所左右,當然我們也就會對很多事情很徬徨。而我們也會很容易認為,真實的世界跟我們的「認知」應該一樣,認為我這樣感覺到了,別人應該也如此吧?認為我的對錯、道德、金錢、愛情觀應該是正確的吧?(因為我們無法體驗其他人的認知)但是那並非真實的世界,而是「由自己的窗戶看出去的外在世界」。
這個屬於自己的外在世界,會讓我們產生對世界的偏見,這些偏見(或認知)就會不斷地與真實的世界碰撞、產生落差(=產生情緒),對於這個世界根深蒂固的觀念越強的人,就會經歷越強烈的情緒。例如強烈認為世界應該公平、公正的人,就會遇到很多不公平不公正的事(因為他的焦點在公平公正)然後就會產生非常多的憤怒跟不平。認為別人應該對自己好的人,遇到對自己好的事不太會懂得感恩,但遇到對自己不好的就會產生很多怨懟跟不滿,也不太可能討人喜歡。
我們對單一概念的認知,就是所謂的「標籤」。例如對於台灣人來說,想到台大,就會產生一些標籤集合,對於某些人,台大可能是:「很聰明」「國家棟樑」「好學生」,對於某些人,台大可能是「一群考試機器」「自以為自己很懂的渣」,對於不同的族群,對於單一概念的標籤也會不一樣(根據不同資料庫)。就像只要隨便講出什麼單詞做聯想的遊戲,其實大家會講出來的東西就會完全不一樣。
我們利用標籤(物化)在認識世界,我們看到火知道會燙,所以會不會去碰火,但不知道這世界上也有低溫的火。社會中的標籤又包含社會地位、職業、年齡、長相、收入、經驗值、才華等。用標籤認識世界是我們的本能,也是能夠保護自己的一個很好的工具,但我們要記得標籤不代表真實的世界,而只是「我們自己認知的世界」。例如有些人想到男人就憤恨的覺得全天下男人都是狗,這也是自己認知的世界,對於很懂得搞定男人的女人,全天下男人也是狗,只是是可愛的狗,會是用充滿開心、自信的語氣說出來的。對於這些女人來說,男人的天性沒造成她們的困擾,反而是她們一直知道如何利用的東西。
事情本身都是中性的,也是因為我們透過解釋,才會賦予意義,才會產生情緒。同樣一件事情,可能發生的當下是壞事,但多年之後發現那件壞事卻是一個你生命中最棒的禮物,誰知道呢?不要執著認知這件事,而是知道認知如何產生,如何與現實產生落差。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原因,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會帶來它的結果,這世界上其實沒有真正的「有關係」或是「沒關係」的事情,端看你如何去定義它。
我們對事情的定義(或標籤群集),也是一個能夠讓我們了解自己的工具,我們會如何定義,一定跟我們的觀念、潛意識對於自己、他人、世界的認知狀態有關。也能夠讓我們瞭解他人如何去標籤自己、世界、他人,讀人術也就沒妳想像中那麼困難了。
你不知道的世界,不代表就不存在。你認知的世界,不是不真實而是部分真實。沒有好壞對錯,只有不同。當有這個認知的時候,讀人才會真正的開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任何人都學得會!基本關係推動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