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關係(零)什麼是「愛」?妳的愛情是哪一種決定妳是否能夠把對方留在身 邊。

癌到底什麼是愛呢?一直以來我也一直在問這個問題,到底愛是什麼?

奧修說:「當一個人開始去愛而不是需要的時候,他便成熟了:他開始充溢、分享,他開始給予,這兩者強調的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強調的是怎樣獲得更多,後者強調的是怎樣給予,怎樣給予得更多,怎樣無條件地給予,這就是你成長了、成熟了。」
戀愛讀心術的作者艾瑞克則說:「愛就是自己,愛人付出就是愛,主動的關係。喜歡就是自己,愛人,受到吸引,就是喜歡,被動的關係。」
我想在我的認知中,愛有三種層次,我在「妳的愛屬於哪一種?學會把自己的愛升級才能真正得到幸福。」這篇文章裡有提到前面兩個層次的愛,第一個層次的愛,是「物質的愛」、第二個層次的愛,是「成熟的愛」。我想第二個層次的愛跟奧修與艾瑞克所說的是同一個層次的愛。而了解第三種愛,才是真正能使我們心安的源頭。
第三種層次的愛,我稱之為「宇宙之愛」。而我們不一定要用「愛」這個名詞來代換這樣的概念,因為在不同的角度,所用的「名」也會不一樣。
<齊物論>中,莊子依據對道的認知程度,將人分成四等類,最高級者是能直接透視萬物之理,不以己私區分任何客觀事物。最糟糕的則是自以為是凸顯是非,偏狹的觀念也因此形成而道卻蕩然無存。
佛教的慈悲觀乃是源自諸佛菩薩無染污的愛,亦即不為自己之愛欲而有所求,其所關注的對象是與自己平等無二的其他一切眾生,而其所以能發出利他、度他的心行,。乃根源其已開發了自身的智慧。
我想與墨家的「兼愛、非攻」與基督教「愛你的敵人」雖境界、角度切入都不同,但都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讓我想起了最近在<關係花園>一書中有個非常讓我認同,對於愛的解釋:
「『宇宙的』、『整體的』愛,是愛的基本性質,是真正的愛。我們終其一生都嚮往這種愛,卻很少能夠感受到。人類與整體宇宙的分離,遠遠超過出生時的身體分離。人是具有意識的動物,分離的結果主要表現在心理層面,然而不只是身體和母親緊密連結,連心理也是。而發展中的孩童為了適應社會的要求,必須壓抑許多自己的本質,每個人的能量都必須受到削減和控制。當孩童成為「好」小孩時,就體驗不到自己和宇宙能量(愛)的連結,人學習彼此「照顧」(這是社會所認為的『愛』,以取代宇宙之愛的連結感。)
終其一生,人都陷入一種兩難。一是用更好的策略確保自己得到別人的照顧或是在照顧別人中得到滿足,還是找出某種方法和宇宙能量重新連結。大部份的關係都是以前者為基礎,大部份的靈修與宗教體系則是以後者為基礎。具有高度慈悲心和同理心的人,這些有持續接觸宇宙(愛)能量的傾象,較不害怕孤獨或被人拒絕的可能。這些已完成『個體化』的人不太需要被人照顧,也不需要照顧別人。」
在關係花園中,人們會去尋找親密,而關係的目的就是要與他人「能量振動同步」。親密並不是一般所講,身體上的「親密關係」,而是「展現脆弱」。而在這些理解之中,我發現我們是要把第二種愛與第三種愛結合。我們也許無法向佛陀、菩薩一樣,對生命擁有無差別的愛。但至少我們能夠讓自己接觸到的人,尤其是另外一半,在跟我們結合的同時,也得到自由。
而我想,能夠讓別人在同時跟你連結時,也能同時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的人,才會想讓對方長久地、永遠都想跟妳在一起,甚至這一輩子的時間不夠,還想延續到下輩子。而所謂的自由,就是沒有束縛,沒有對錯、好壞、善惡的束縛,而是完整的接收對方的整體性。也完整地接受自己的整體性。
我們作為人的本能,就是希望被愛,並且怕不能被愛。因為我們經歷過與宇宙、母體分離的經驗,並且人類是唯一需要他人悉心照顧兩三年才能存活下來的生物。所以我們都很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一被丟棄就會死亡、需要依賴別人的恐懼是我們與生俱來的。
但是想要得到穩固、幸福的關係,我想我們必須辛苦點,畢竟好東西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不透過努力得來的東西,沒有人會去珍惜。我們必須跨越自己的恐懼,去面對我們人是「孤獨」的事實,因為沒有人真正會陪我們出生、陪我們死、陪我們走過、決定生命中的一切。
當我們接受「孤獨」,就能夠得到自由,知道沒有人能夠為自己的感受、思緒、態度、經驗負責,知道我們並不是他人行為的受害者,並開始為自己負責。我們就能與他人分享「孤獨」,不試圖去強迫他人一定要理解、同意、配合自己。
但我們也會害怕親密,因為親密會造成自我的喪失,我們長久以來的自我保護習慣,讓我們不習慣坦承真實的自我,我們都會試圖去展現自己認為好的一面給別人看。「很難有人相信有人可以接受我們心中的魔鬼,我們所受的傷害、憤怒、嫉妒、恨意、邪惡的慾望與可恥的貪念。連父母都不一定能夠接受這些東西,更何況我們既美好又善狼的伴侶跟朋友們呢!我們最好當更完美的伴侶,努力討好別人、壓抑自己可怕的本質,即使這樣做會讓我們更沮喪、更依賴藥物酒精,產生更嚴重的疾病都沒關係,至少不會被拋棄。」
但如果我們能認同自己的心牆,我們就會想知道自己是什麼人,想要找出真我,我們就能跟另外一半分享脆弱、分享憤怒、嫉妒、厭煩等等情感,卻不讓另一半感到束縛,就能進而使關係更親近,更同步。而我們會很珍惜這個同步、自在、共鳴的感受,就更容易維繫長久的關係。
有這樣的認知,就是長久關係的第一步,雖然看起來有點艱澀,但我想我們可以一步步從接下來的系列文帶大家更了解關係的本質,才能使自己與跟自己相處的他人都能在你身邊感受到自由與愛。

留言

  1. […]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什麼是「愛」?妳的愛情是哪一種決定妳是否能夠把對方留在身邊 〉。圖片來源:Larm Rmah, CC […]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任何人都學得會!基本關係推動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