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0的文章

從《嘻哈王》看真自信與假自信

圖片
我最近一口氣看完兩個在netflix上面的選秀節目,一個是《嘻哈王》Rhythm + Flow另外一個是《前瞻時尚》Next in fashion。這兩個節目我都非常喜歡的原因是這兩個節目在我的觀察之下,是完全沒有作秀跟內定的成份在內的,就真的是單純地在比賽。我會覺得沒有內定的原因是,我看這種節目喜歡把重點放在每個人人的心理狀態與表現的連結上,來預測下一個會被淘汰的人是誰。我大多數的情況都有猜測正確,在冠軍決賽的時候兩個節目的冠軍都非常明確地,藝術性、力量表現、作品的渲染力、創造力都超出其他參賽者。

你伴侶眼中的你,其實是你眼中的自己

昨天我發了一篇很短的內容,是:「男人眼中的你,其實是你看見的自己。」一發文之後,發現很多人不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笑)我後來想想,這個應該不分男女,所以改成:「你伴侶眼中的你,其實是你眼中的自己。」但意味可能仍然不明,就讓我擅長的大篇幅來解釋它吧。這句話意思是,對方對我們會是什麼感覺,基本上會直接映射我們與自己的關係。 也就是說,我們怎麼看待自己,對方就會怎麼看待我們、感覺我們。了解了意思之後,可能會有人覺得,還是有一些現象與這句話是矛盾的: A對方覺得我很棒,但我看自己不順眼 B對方覺得我不夠好,但我覺得自己夠好了 這會牽扯到兩個變因,第一個變因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取決於相處時間、深度、密度),第二個變因是自我定義的內容細節差異。(怎麼好像越解釋越複雜?XD)意思是,如果對方跟你的距離不夠近,了解程度不夠,就會形成A狀況。這也會呼應到第二個變因,通常如果對方覺得你很棒,但你看自己不順眼,會有自我認知內容上的差異。也就是說,妳可能潛意識認同自己「乍看之下」是OK的,但只要別人「深入或仔細地」了解你,就會發現你不ok的地方。如果你的自我認知內容長這樣,那就會造成第一個狀況,讓還未跟你相處很久很深的人覺得你很ok但你不以為意。B狀況則是因為潛意識認同與意識的衝突,也就是「想法vs運作」。基本上我們的「想法」是不可靠的,因為我們人為了保護自己會採取騙自己、逃避現實的策略。 一個人可以嘴巴上說他的觀念是「看事情要找到正面意義」,但實際上在生活中運作時他卻常常心情不佳,因為實際上他習慣上是先去看事情的負面意義。也因此,理性所說的事情並不永遠代表我們的真正的想法跟觀念,那可能是無意識的防衛狀態,或刻意被包裝的。能夠實際呈現我們真正的價值觀的東西,就只有我們遇到的人際結果。 如果我遇到異性都不喜歡我,但我在理性的想法上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那就代表當我們在遇到異性的時候所呈現出來的樣子,可能並不符合真正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人會有的狀態。不被異性喜歡這個就是人際結果,而這個人際結果顯示了我們在面對戀愛關係時真正的價值觀:認為自己沒有價值。因為如果我們真正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人,那我們也能讓自己以外的人感受到,也就不會得到無法戀愛的結果。 --節錄自我自己寫的書《戀愛力》 這個混合到我們剛剛講的第二個變因:自我定義內容細節,我這邊講的定義都是潛意識的,因為想法會騙人,所以可以直接忽略

「變得更好」的邏輯陷阱

在自我成長、探索的這條路上面,我們總是會告訴自己「要變得更好」。這也許也是我們過去在文章中有意無意傳達的訊息,雖然我們應該從來沒有寫過或呼籲過大家要「變成更好的人」,但我們從來沒有否定過這句話。但現在我覺得這句話必須被否定掉,因為如果當我們無意識之間把「變得更好」當做最高指導原則時,我們就容易掉進一個邏輯陷阱當中,只要我們想變得更好,就會永遠不夠好。 雖然「變得更好」也許可以幫助初學者往前進,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之後我們會發現我們卡住了,發現自己再怎麼「變好」好像都無法真正地增加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因為當我變得更好,我就會發現還有更好,那我永遠都沒有休止的一天。我們需要改變,改變本身也是一個永恆不變的定理,我們無法去避免,但「變得更好」卻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綁住自己的框架。這也是我之前沒有好好釐清過的框架,因為想到「改變」這個詞,自然而然就會覺得「我要改變」=「變得更好」覺得很合理呀,沒毛病呀,自然不會去質疑它。 但有一天我發現「更好」這的東西,說不上來哪裡怪怪的,以經驗來說,這個概念好像讓我無法去愛他人,更重要的是無法愛自己。因為只要有「更好」的概念,就會發現所有的東西都有缺點,既然有缺點,那我就會質疑這個東西值不值得我去付出。因為「更好」我就無法接受自己「不好」的那個部分,只要我無法放棄「好」的一天,「不好」就會永遠成為陰影。而我們也因此無法獲得自由。我過去所有我想避免的「不好」其實都是成長的最重要的部分,如果要成長,「不好」的體驗絕不能被拔除,由於缺發動力,這樣成長會不成立。而且我發現當我找到到真正的自由時,我並沒有感覺自己變得「更好」,因為「更好」就有優越感,有優越感我就有更多的障礙。 我感覺到的,是我找到原本就本自具足的自我,包含了我過去定義的好與壞。這有點像是我們原本的自我是個球體,是我們的意識去把這個球體劃分成好跟不好的區塊,球本身就是完美的,但因為我們劃分了「不好」(通常是這個球體比較暗的部分)所以把他從我們自己身上排除掉,所以覺得自己不完整,覺得自己有缺乏。而當我們想要變得「更好」,就必定要排除球體陰影的部分,然後找更多光明的部分,讓這個球體變得四不像,或就是永遠找不到。好與不好是我們自行用意識去分割的,像是地球上的經緯度,其實根本不存在,是我們「幻想」出來的。 那既然如此,該怎麼辦? 到要超越「更好」的節骨眼上,實在是很難光用文字就能說明得清楚,而且我也